2020年建筑隔震行业项目投资分析报告

住宅及公共建筑

2020-10-21

  历次震害调查表明,地震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主要源于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的破坏、倒塌以及由此引发的次生灾害。因此,世界各国的建筑工程师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建筑防震抗震的研究,其中,建筑隔震技术成为建造高性能防震建筑物的重要课题之一。建筑隔震技术就是在建筑物的基础或下部结构和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装置,形成隔震层,隔离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传递,减少输入到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使建筑物的安全得到更可靠的保证。

  1、政策分析

  为促进防震抗震研究,提高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先后发布了相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技术标准等,以规范和鼓励建筑减隔震行业的发展。2014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房屋建筑工程推广应用减隔震技术的若干意见(暂行)》,近几年又发布了《建筑隔震橡胶支座JG118-2018》等相关规范。总体来看,国家对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及以上地区的学校和医院等建筑物的要求为优先采用减隔震技术。

  2、市场分析

  (1)隔震技术在全球及国内抗震设防行业中的应用情况

  减隔震技术是全球新兴、成熟的抗震技术,是全球特别是发达国家重点推广应用的建筑抗震技术,目前日本是应用最多的国家,已建成9,000多栋隔震建筑,1,000多栋减震建筑。2018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的“中日建筑抗震技术人员培训项目”会议上日本免震构造协会国际委员会委员冯德民指出日本3.11大地震后新增60米以上高层建筑100%采用减隔震技术。

  我国建筑减隔震市场,根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统计,截至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全国累计已建成隔震房屋建筑工程分别为2,662栋、3,181栋、3,659栋和4,295栋,全国累计已建成减震房屋建筑工程分别为174栋、270栋、432栋和824栋。国内减隔震建筑新开工数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2)目前传统抗震防震技术仍占主流地位的原因

  从国外来看,上世纪90年代中期,建筑减隔震技术在经历地震检验后被大规模推广应用,而当时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建设高峰期已经结束,所以每年新增的建筑数量相对较少,但新增建筑中减隔震建筑的占比在大幅增加。

  从国内来看,建筑减隔震技术也经过了二十多年的研究,2000年至2006年颁布了《橡胶支座:建筑隔震橡胶支座》(GB20688.3-2006)等相关标准。由于当时受国内生产技术水平的限制,标准规定的关键技术指标均低于国际标准,因此,减隔震技术的推广应用存在一定的技术瓶颈。此外,传统抗震技术在过去曾作为唯一的抗震手段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使用单位熟悉和接受,减隔震技术作为新兴的技术应用相对较少,国内建筑行业缺乏了解,解决建筑抗震问题的思路几乎是传统抗震技术。因此,传统抗震防震技术仍占主流地位。随着我国减隔震企业技术的提高,特别是2012年出台的云南省地方标准将隔震橡胶支座的关键技术指标提高至日本标准,解决了减隔震技术应用过程中的技术瓶颈,云南省成为目前减隔震技术运用的主要市场。2018年12月新修订的国家行业标准《建筑隔震橡胶支座》(JG/T118-2018)将橡胶隔震支座关键技术指标提高至云南地方标准水平,将进一步推动减隔震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应用推广。

  3、竞争企业分析

  目前,国内建筑隔震行业发展不成熟。近年来,随着建筑隔震技术在近几次大地震中表现出了良好性能,加上相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一些企业(如传统橡胶制品企业,桥梁支座生产企业等)开始进入建筑隔震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行业的发展。

  目前,国内具备自主研发生产能力、持续时间较长的企业大体有:云南1家、江苏4家、河北1家、广东1家、四川1家、湖南1家、广西1家、浙江1家、上海2家、北京1家。主要竞争企业有:上海蓝科建筑减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容大结构减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大德减震科技有限公司等。

  除云南省外全国其他地区执行隔震橡胶支座国家标准,技术指标要求较低,主要以价格竞争为主;对于如首都新机场、北京行政副中心等重大创新项目技术指标要求较高,只有技术水平及综合服务能力较强的厂家才能参与竞争;云南省内采取云南地方标准,技术指标高于国家标准,只有技术水平能够满足地方标准的厂家才能参与竞争。

  4、风险分析

  (1)产业政策风险

  我国隔震技术的发展起步较晚,隔震技术的有效性及综合效益未得到广泛认可,隔震技术的市场推广仍需要产业政策的扶持和引导。2007年以来云南省人民政府率先出台一系列文件和法规,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广减隔震技术应用,并对减隔震产业发展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近年来住建部及山西、甘肃、海南、山东、四川、新疆、合肥等省市也相继出台推广减隔震技术应用的政策,但由于从各省市发布支持政策到市场真正推广采用尚存在较长时间(按云南经验为1-2年),其他地区大部分地方政府或者设计院对减隔震技术的认知度仍然较低。未来几年内,产业政策对市场的推动作用仍将是影响全国建筑隔震行业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各地区的政策推进进度和力度可能会给建筑隔震行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2)技术创新风险

  由于行业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技术难度较大,周期较长,开发环节的个别难题可能导致新产品的推出滞后等原因,新产品推出后的经济效益与预期收益可能会出现较大差距。如果行业内企业未能及时跟上行业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不能将新技术有效应用于产品中,将可能削弱企业竞争力。

  本节选资料出自尚普华泰发布的《建筑隔震行业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如需更多资料请联系尚普华泰010-82885739 82885729。


尚普华泰咨询 北京总部: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29号海泰大厦1118-1129

联系电话:010-82885729 82885739 联系邮箱:service@sunpul.cn

Copyright © 2020 S&P Consulting, 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19054263号-1 涉外调查许可证:2104号